李世民找到李亨, 问起他爹的下葬问题。
李亨比他还懵逼
“啊我父皇还没下葬呢”
这件事情他完全不知道啊
主要他回来之后没人把他当皇帝,太宗也没说要太子监国,那些老臣就自己把该干的事情给安排了。
李亨基本上没能插上手, 但他不甘心什么都不干,就混在群臣里到处凑热闹, 试图分点权。
忙于争权的他哪里还有功夫关心其他的事情呢于是他连他爹还在停灵都不知道。
老臣们
啊这,当时不是刚打完仗吗到处都乱糟糟的, 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们就忘了和太子说这件事了。
现在显然不能再拖延,于是大家着急忙慌地开始准备下葬事宜。
为了节省时间,也是为了省事,大家就一切从简了。正打仗呢, 谁有功夫给他李隆基搞个隆重的下葬仪式。
李隆基被草草送入了皇陵。
这个时候他儿子李亨想起来了
“刺杀父皇的贼人被捉到了吗”
对不起, 他真的太不关心他爹了。这么多重要的事情, 他一个都没放在心上。
但他下次还敢。
李世民一言难尽地看了眼这个大孝子
“还没抓到, 毕竟当时兵荒马乱的, 实在是难以追捕。”
李亨点点头, 觉得有理。
至于里头到底有多少原因是大家都懒得帮李隆基找凶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处理完李隆基的琐事, 李世民准备继续带兵, 逐步收回其他失地。
如今已经翻了年, 到了公元757年的正月。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河南商丘,正在面临一场大战。
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率领军队抵抗入侵,长达十个月, 史称睢阳之战。
睢阳是军事重镇,有漕运之便。倘若失守,大唐朝廷就无法靠水路得到江淮流域的赋税支持。
但睢阳守住了, 足足十个月。
这至关重要的十个月给了朝廷借助江南赋税缓过来的时间。朝廷不仅恢复了,还开启了反攻。在睢阳陷落的时候,长安已经被收复,洛阳也即将回到朝廷的掌控。
因此后世史学界认为,大唐天下得以保全,全赖睢阳之战的十月之功。
李世民看着传来的“睢阳遭到叛军攻打”的奏报,神色冷凝。
此时的大家都不看好睢阳这座孤城,觉得他们凶多吉少。
毕竟等太宗从潼关打到睢阳,中间还隔着洛阳、郑州和开封三座城池。哪怕是太宗,一路打过去的速度恐怕没有那么快,睢阳不见得可以撑住等到救援。
历史上光是从收复长安到收复洛阳,就花了一个多月。
李世民却不管那么多
“整顿大军,尽快收复洛阳。”
他们早一日收复,就能早一日去支援睢阳。
史书记载的那一个多月包含了收复潼关,但他们现在已经收复潼关了。虽然收复它时的耗时看起来仿佛比史书记载的长,但也要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
历史上反叛军已经彻底陷入颓势,一路节节败退。可他们现如今面对的却是气焰正嚣张的叛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李世民觉得,从潼关一路打去睢阳,应该也用不了太久。
最多最多给他两个月。
这个时候李光弼给他带来了一个算得上好消息的内容。
“启禀太宗陛下,末将曾在叛军攻占洛阳之前就安排百姓撤离了,只给他们留了一座空城。”1
李世民闻言大喜
“城中确定没有百姓”
李光弼点头
“确定没有洛阳、白马寺、圣善寺等地,都没有百姓了”
也就是说,当初叛军占领的其实是座空城。
既然城中没有百姓,那打起来就不用束手束脚了。
李世民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大唐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一路摧枯拉朽推过洛阳等城池,于二月份抵达了睢阳附近。
此时的睢阳才坚守不到两个月,情况还算不错。守将张巡意外地能打,反叛军一点便宜没占到。
张巡早就通过漕运得知了太宗收复潼关的消息,明白对方一定会来支援睢阳
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援助的时候他都能坚持十个月,现在知道援军即将赶来,大家更是越战越勇。
所以一个多月下来,他们不仅没有吃亏,还让叛军吃尽了苦头。
在叛军组织下一次围城的时候,李世民神兵天降了。
反叛军这仗没法打了
一个张巡已经够难缠的,还来大唐怎么那么多厉害的将领啊,真是烦人。
坏消息还远不止这些。
正月五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这个消息传得并不是特别快,因为安庆绪中途搞了一堆操作。
他先是假装自己被立为太子了、他爹病危,监国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假装他爹传位给他了,自己当了太上皇,这么装了一段时间。
感觉差不多走完了形式之后,才对外宣布安禄山病死的消息。
不过各地兵荒马乱的,消息传得就比较混乱。有的地方传到了,有的地方没有,睢阳这里知道的就比较晚。
李世民还有这等好事
安禄山没了,儿子安庆绪有他爹一半的能耐吗不知道,先打打看。
大唐军队于是攻向河北。
史上唐肃宗李亨因为要迎太上皇李隆基还京,没有及时派遣军队追击反叛军的残部,给了安庆绪喘息之机,于是有了邺城之战。
李世民当然不会为了任何理由错过战机,他一路势如破竹,把反叛军往更北边驱赶。
说起李亨也是个能人。
打安庆绪的时候足足等了一年才发兵,给了人家一年的时间休养。而且发兵十万连个统帅都没有任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旅游的。
这种不设统帅的事情还发生过不止一次。
明明安史之乱爆发的两年内大唐就靠着反攻夺回了东西二京,最后愣是花了八年时间才平定叛乱。
其中,唐肃宗李亨功不可没。
总之大唐目前没落到李亨手里也是件好事。
没了李亨拖后腿,李世民打个失去安禄山的大燕军就和玩儿似的。
敌军内部自从安庆绪开了弑父上位的头之后,就隐隐陷入争权夺利之中。和安禄山一起反叛的史思明并不服他,迟早是要搞事情的。
发现安庆绪面对大唐军队连连败北之后,史思明就忍不住动手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和看大戏似的。
“报史思明斩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了”
“报史朝义击杀了其父史思明,自立为大燕皇帝了”
“报史朝义兵败逃跑,听闻部下投降后走投无路,于林中自缢而死了”
李世民
好一个兄友弟恭的大燕军啊。
打败这样的敌人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可以比预计地更早结束战事。
收拾完了大燕叛军,事情还没完。
西北之类的地方正有番邦小国趁机作乱。比如那个吐蕃,就在攻打河西的军镇。
李世民给你们脸了,敢趁朕没注意出来占便宜
吐蕃这等小货色也不用他亲自出马,派遣大将过去就行。李世民自己得回长安坐镇,开始进行战后的文治。
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才是最难的那个。
大唐之前进入了最繁盛的盛世,如今盛世毁了大半。幸好战事结束得及时,南边也没有遭受入侵,恢复起来应该可以更快一些。
李世民开始加班加点处理政务。
李世民在游戏里待了二十年,离开的时候是公元776年。这个时候历史上在位的是代宗李豫,干得还不错,就是死的有点早。
他接任者是德宗李适,就是之前那个一年内遇到n次地震的倒霉鬼。
李世民考察之后,觉得李豫和李适这对父子都还行,就传位给了李豫。如今李豫没有经历过太久的战事磋磨,或许能多活两年也说不定。
李世民还想要什么自行车朕一个反贼给你们大唐兢兢业业干活二十年,最后没摆你们一道选个不行的继承人就不错了。
说起这个李世民就来气。
他等了二十年,也没等到他的反贼爹来和他相认。这搞得他一直提心吊胆,担心他们还有别的阴谋。
为此,李世民把大唐上下筛了几遍。反贼没抓住,搞人口贩卖的拐子团伙倒是被打击了好几拨,惹得百姓竞相夸赞他圣明。
这可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了。
李世民确信了,我反贼爹的反贼团伙应该是安史之乱的时候被反叛军一锅端了。
没有别的更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他们运气差,正好在反叛军的前进路线上。也不知道这群人是不是搞了什么事情才会被一锅端,他反正是没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