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看着呆住了的临安,心痛如割。
临安公主今年十四岁,正是花儿一样的年龄。
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年,她还是小小的一团,跟着自己和成穆贵妃,一同去刀剑无眼的战场上给皇上送过吃的。
临安六岁的时候,最是能吃,可是当时战事紧迫,粮草紧缺,临安为了不让她担心,总是骗她和成穆贵妃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小小的一个人,硬生生的饿的皮包骨头。
后来,朱元璋登临了帝位,旁的贵女们都会注意节饮食以养身形,皇后娘娘却也再也不愿意临安饿着了,所以也不拘着她吃东西。
由此,临安就由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肉团子。
这其中,又有着多少的辛酸啊。
她以为,夫君当了皇上,孩子们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就再也不用受苦了。
可是,她想错了。纵然是皇子公主,也不能够安享富贵,皇子和公主的身上,有更重的责任,这样的责任压在身上,并不比忍饥挨饿来的轻松。
方才,朱元璋和一众大臣商议完事情,去了皇后的寝殿,对皇后说了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使臣来访,希望大明派出大公主和亲。
如今大明朝初立,天下还未完全平定,南方常闹水患,北地常有骑兵滋扰边境。
朱元璋若是不答应瓦剌的和亲要求,只怕他们会恼羞成怒,变本加厉的骚扰北境。
朱元璋登基还没有多少年,兵马不壮,钱粮不足,劳动大军以绝北境之患显然是不大可能。
派公主去和亲,与国于民,是消除眼下北方边境问题的最好方法。
打一场战事,要花费多少银子,要死伤多少战事,拆散多少家庭。
而和亲,只要舍出去一个公主,带上些于国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的嫁妆,就能平定边境的战事。
怎么看来,派临安公主去和亲,都太划算了。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用一个女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用大军呢。
“母后,母妃,女儿不要去瓦剌和亲,你们去求求我父皇,不要让父皇送我去和亲,我不想离开母妃和母后,不想离开父皇,不想离开大明。”临安公主如梦初醒,哭喊了起来。
身为母亲的成穆贵妃心如刀绞,临安公主的每一声哭泣都在哭在了她的心上。
皇后娘娘只能紧紧的抱着临安,她又何尝没有去求过朱元璋,甚至于因为这件事情,恩爱了几十年的夫妻二人,少见的有了争执。
让临安去和亲的消息来得太突然,突然的让人根本接受不了,可是无论她,还是临安能不能接受,这件事情,大局已定。
“不中用了。”皇后的声音颤抖,“那瓦剌的使臣见过你,特地提出要大明的大公主临安公主去和亲。”
那瓦剌的使臣半个月前就已经到了宫里出使,刚来的时候,这使臣丝毫没有提到和亲这一茬儿,皇上还邀请使臣出席了七夕宴会。
瓦剌使臣大赞临安公主不愧是大明的大公主,容貌气度舞蹈,都为天下第一。
所以,瓦剌国的使臣,是见过临安公主的,这就使得,就算朱元璋现在寻一个宗室女,赐给她公主的身份去和亲也是行不通的。
那瓦剌国的使臣点名道姓的说了,要让明朝的嫡大公主临安公主嫁给瓦剌的。
想必,那使臣就是怕大明玩起了什么李代桃僵的诡计,这才一直没有说要临安公主嫁到瓦剌这件事情,直到见了临安公主的本人,确定明朝没有办法掉包了,这才说出了请求。
皇后走上前来用手捧起临安的脸,擦去临安脸上的泪水。可是临安的泪水就像不会断绝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留了出来。
“我的女儿啊。”成穆贵妃心痛的唤道。
马皇后别过脸去,她怎么会想不到去求皇上,可是朱元璋,不仅仅是她的丈夫临安的父亲,他更是天下的君主,出了任何事情,他必然都要先以天下计。
朱元璋拒绝了她,说此事已定,此时皇后娘娘能够做的,是好好陪陪临安,用这仅剩下的一个月时间为临安准备嫁妆。
临安公主绝望的看向马皇后同样痛苦的眸子:“母后,和亲这件事情,已经定下了是不是。”
马皇后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临安公主不在说话,也不再流泪了,只面如死灰,目光如枯井一般盯着床边的绣纹繁复的帐帷。
“母后,我去。”
临安公主绝望并坚定的声音传来。
马皇后一脸惊愕的看着临安公主。
“我是大明的公主,我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闺阁女子,我过着锦衣玉食、膏粱锦绣的生活,这些,都是大明的子民给我的,如今,我也该为大明的子民做些什么。”
“我若是不去,大明与瓦剌就会交恶,瓦剌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攻打我们的北境。如果我嫁到瓦剌,就能解救北境百姓于水火之中,那我就去。”
马皇后和成穆贵妃怔怔地看着临安公主,在此之前,她一直觉得临安还是一个孩子,可是此刻,她觉得临安在一瞬间长大了。
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消息,可是,这也是一条无法改变的路。
历朝历代的公主,都有可能要面临这样的命运,临安也不例外。
成穆贵妃紧紧的抱住了临安公主,这是她马上就要冤家他乡的女儿啊。
马皇后身旁的大宫女红着眼睛递上了一条温热的帕子,皇后娘娘接了过来,仔细地给临安擦了脸庞。
擦完之后,临安公主如死灰槁木一般的躺在了床上。
马皇后离开了临安公主的寝殿,留了成穆贵妃母女子在里面
成穆贵妃换上了寝衣,今夜,她要留下来和临安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