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1 / 2)

汉贵女 三春景 3909 字 19天前

换个皇帝么…呵呵,算了吧!

当今天子虽然是少年继位,却不是个不懂事的!事实上,哪怕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到了后期天子也占据了上风!那时候就能看出这位少年天子在政治上的天赋——在建元元年的时候他其实还是很幼稚的,从当时毫无准备、没有后手的建元新政就能看出来了!但那之后,刘彻的进步简直肉眼可见!

而等到建元时代结束,到元光年间,大家更是看了天子好一通骚操作。

解决朝堂上的窦氏一派堪称干净利落,没有留一点儿后患。当时那一手玩得太漂亮了,以至于当时的人没有感受到太多朝堂震动,就什么都做完了…这大概就是另类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

然后就是压制在斗垮窦氏一派中起来的王氏外戚…王太后很显然是想学自己的婆婆,甚至目标更高一些,想学吕太后。即使皇帝是她的亲儿子,可权力就是权力,凡是享受过权力带来好处的人只会想要更多!

很好,现在王氏外戚们也乖乖听话了…不听话的都走了,王氏外戚在朝堂上虽然还有人,却也只是皇帝手上的棋子而已。啧,谁能想到呢,当初那个王氏外戚的代表人物,武安侯田蚡,他甚至坐上了丞相的位置,那可是百官之首!然而说死也就死了。

去年年中去世的,虽然对外说法是过去暗害的那些人鬼魂索命,田蚡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惊惧忧虑之下去世。但但凡是有点儿常识的都会知道这其中掺了多少水分…这么巧?

就算不提时机是不是太巧了的问题,只说田蚡会害怕那些他打击残害的政敌来找他,这就很可笑了!

他可是能因为自己的田产在黄河北,没有水患的压力,反而能因为黄河每年的灌溉与冲击泥土丰收,而上奏不要治理黄河,说这是上天的意思,人力不该去干涉的人!

想想黄河以南的百姓,多少人就因为他这一份奏章而流离失所,甚至性命被河水无情吞噬?这么多条人命也没有见他良心不安过,这会儿倒是害怕起来了…不够心狠手黑,他怎么可能做到他那个位置?

以田蚡远离朝堂,然后骤然离世为标志,王氏外戚也完蛋了…他们不像窦氏外戚那样‘死了’,但也和死了差不多,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了。

王太后也是自那之后安分下来,学会做一个儿子心目中的‘好太后’——大汉以孝治国,太后的话对于皇帝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太后真的想要攫取更多的权力,极大地影响朝堂,就必须要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人!

这些人一般正是以太后娘家外戚为核心的!

所以王氏外戚完蛋,太后便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耳目与双臂,就算她再是天子的母亲,想要实际上做什么也是不能了。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所长吧,当今这位太后政治上的头脑很是一般,甚至可以说是莽撞又天真。但如果事情发生的领域进入到狭窄的领域,她又能迅速认清情况,知道该怎么做了。

所以当年他可以替刘彻谋划和阿娇的婚事,也可以容忍窦太后、馆陶公主许多年,中间一点儿不满都没有显露出来过。

现在,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昏了头后,她显然重新找回了理智…迅速将所有的触角退回长乐宫!从此之后她就是长乐宫里的老太太,每天只管过着大汉最尊贵女人的美好生活,至于权力是什么?那和她没有关系!反正出了长乐宫的事她是不管了。

并且她迅速地向自己的儿子服软——刘彻当然无法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做什么,于是不管是不是假装,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母子重归于好…因为大汉很重视孝道,这种太后和皇帝相处融洽的戏码让几乎所有人都很满意,所有人叫好之下,之前的争斗似乎从未发生过。

刘彻这一通操作…底下的臣子也就知道了他的水平…确认过眼神,是惹不起的大佬。

既然是这样,当然是大佬说了算。就这样,大汉的对匈奴政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变了。

不过这种改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显示出太多影响…这得说到当初的马邑之谋。事实上,在刘彻彻底摆脱自己祖母之后,很快就有了马邑之谋,他想要在‘马邑’这个地方设局,和匈奴打一场!

他大概是想将这场战役的胜利当成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大汉输了。

这场战争的战败并不能改变年轻天子原本定下的国策,但具体实行方案上有了不同,至少没有了原本的急躁。

这不得不说刘彻这个人的好处了,他或许有各种各样的不成熟,但他很少有一错再错的时候(至少年轻的时候是这样)。什么错误犯过一次之后就很少见他会再犯第二次,当初建元新政失败,他就再也没有在政治上浮躁。现在也是一样,马邑之谋击垮了他对大汉的盲目自信心,于是有了后来的积极备战。

包括练新军、培养军事将领等等…他这个时候才真正将匈奴当成是未来一生的对手,而不是大汉随随便便就能教训,只是之前不去教训的弱鸡。

直到元光六年的现在,属于刘彻的执政时代完成了第一个历史阶段…现阶段来看一切都正常。

国家财政收入在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偶尔还会有新的政策推行。比如刚刚弄出来的车船税,可以想见,国家税收要迎来新的增长点,还有物价…赋税的钱从商人手上收上去,但商人不会自己一个人承受新税种带来的成本上升。这始终是要加到商品的价值上去的…普通消费者买单而已。

这种‘一切正常’的日子对于经历这些的人来说并不是无聊,反而是轻松。比如侍奉在天子身边的宫人,他们虽然不直接从政,但因为特殊的位置,和政治中心是很近的!一旦朝堂后宫‘不正常’了,他们可就难熬了!

相比之下,每天重复过着差不多的正常日子,这简直是恩赐啊!

“方才是卫夫人宫中的宫女来了么?”有宫人低声道。

“正是如此呢!”这个宫人有些感慨:“卫夫人真是有心人啊!”

这话说的很有暗示性,但又什么都没有明说,深得宫中人说话的精髓。

宫中人说话是不能太过于直白的,这倒不是礼仪上的问题,而是纯粹为了个人的小命着想…话说的太直白了,就容易落下话柄!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心里知道和说出来是两回事呢!

她们口中的‘卫夫人’不是别人,正是生下大公主,如今在后妃中位置也数一数二高的卫子夫。她的细致妥帖是出了名的,性格温顺,可以说是格外讨天子喜欢了。

之前她宫中宫人送来了她亲手做的袍子,还有一份羹汤,这也是亲手做的。

这并不是卫子夫第一次如此了,若说一开始的时候她这样做,众人只当那是一个邀宠的手段,其他的并不在意。到后来,她坚持了数年,并且这个过程中每次的‘亲手’就是真的‘亲手’,意义就不同了。

从单纯的邀宠,变成了情深意重。

或许有的人依旧觉得她是在假装,但说句实在话,假装到这个程度,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至少风评上会将其当成是真的。其他人若是有意见,大可以自己有样学样,照着去做就是了!到时候大家一样服气!

只不过这件事里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妃子和皇帝‘情深意重’,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这是要将皇后置于何地呢?

妃子的地位再高,那也就是个妃妾啊!放在民间,那就是侧室之流,这种女子与夫主之间情深意重,当正室是死人吗?

说实话,这要是天子和皇后刚成亲那几年,卫夫人不知道要被整治成什么样!也就是这几年,皇后心思不在这种事情上,也就罢了。

“皇后娘娘如今的心思也是难猜…”宫人低声议论,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事,但是该明白的都明白了。

大概是五六年前吧,皇后忽然改了对天子的态度。从以前总是吵吵闹闹,到如今和气了很多——听起来倒是件好事,帝后和睦可不是一件好事么!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实际上帝后并不是真的和睦了,而是两人之间根本不再有过多的交流。

没有交流了,那还怎么吵的起来呢?

过去陈皇后善妒,常常‘约束’天子,还因为一些美人和天子置气,这固然是很不好的,身为皇后怎么能‘妒’呢!当时宫中上下都流传着皇后不贤的流言。但现在,皇后一点儿也不管天子和谁亲近,又宠幸了哪个新的美人,这似乎也很不好。

具体哪儿不好,一般宫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今的话,陈皇后在宫中真是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不过宫人还是不敢小看椒房殿就是了。一方面人家依旧是皇后,没有宠爱,没有儿女,那也是皇后,严格意义上来说,皇后可以处理后宫之中任何事。没有人想要试试看,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女、善妒皇后,还有没有过去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天子对皇后还是很尊重的。

除了宠爱,皇后该有的东西天子都会给,处处也顾及着陈皇后的体面…不少人觉得这是天子重视‘体统’,既然是这样,也就无人敢随随便便轻慢陈皇后了。

“对了…卫夫人的袍子和羹汤送了进去,陛下怎么说的?”宫人还在说着八卦…主要是她们也不在天子跟前伺候,此时在外间轮班,夜间实在有些无聊。不说些宫中事来消遣,也过不去了。

“陛下能如何说呢?不过是让卫夫人不要整日费这个神,此等事自然有宫人去做…”对此宫人显然有些不以为然的意思。妃嫔亲自动手给天子做一些东西,那是她们的心意,这没什么。可是得天子心中有她们,那才叫心意呢!若是心中没有她们,看过也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