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聪明人的对手戏(1 / 2)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895 字 1天前

趁着方应物一时无言,刘大学士又语重心长道:“你这种行为,可谓是开卖直风气之先。今后若言官科道群体效仿,而制衡又极难,我大明庙堂无宁ri矣!”

这一句话,又把方应物的戳中了。

作为jing研明史的穿越者,他当然知道,明朝有一种很恶劣的风气,那就是刻意卖直邀名,越到中后期这种风气越泛滥,尤其科道言官势大难制。

那时一些大臣为了所谓的“名”,什么举动都做得出来。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刻意触怒天子,求得廷杖,然后便得意洋洋,自诩青史留名,以此夸耀人前。

方应物隐隐约约记起,好像这种风气的苗头,确实起自于成化年间,原因大概是成化天子毛病非常多,但又很手软不会杀人。

不过这刘棉花的眼光,近乎妖孽了。确实是见微知著,那样的一两百年趋势都能看得出来

这更让方应物不能不服气。作为历史研究者,他当然明白,一个人身处历史洪流中,大都是当局者迷的,看出未来趋势的难度之高无法想象。

细想起来,自己这几ri的行为确实与后世那些卖直邀名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人为的故意制造名声。

难道因为刘棉花这一句定xing,就把自己打成大明朝刻意卖直的祖宗、恶劣风气的开端?

思路险些被带入沟里的方应物猛然又发现,几个回合下来,自己彻底落了下风。这种经历也是第一次,眼前此人比商相公、王恕那种君子型大佬难缠多了。

这样下去不行,虽然不知道刘棉花什么目的,但必须要振作起来。不能表现的如此窝囊,导致气势上被压得死死的。

方应物在脑子中迅速将刘大学士的生平事迹回想了一下,顿时有了些思路,便开口道:“老大人目光如炬,洞鉴烛照,晚生钦佩。不过就算晚生刻意求名,那别人也是肯相信的,说明还有人心支持。”

随即他话头一转,又道:“其实真正该怕的是,就算想卖直求名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处境才叫可悲可叹。”

刘吉不禁呼吸一滞,有几分愕然,方应物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戳到了他的心窝?

自从去年跟着商辂摇旗呐喊一次后,形势急转直下,他便彻底缩了头,一切以保身为主。一年来他不但对天子无所规谏,反而一味谄媚逢迎,甚至与当红太监梁芳有所勾结。

虽然稳住了内阁位置,没有像兵部尚书项忠、左都御史李宾那样遭到大清洗,但在士林中风评也急转直下。

方应物说的不错,现如今就算他想出面卖直搏一个清名,也没人会真正相信他,估计都要冷眼旁观只当演戏看。

这对一个位极人臣将来要在史书上留名的读书人而言,是何等的悲哀。其实很多读书人都有一颗君子的心,只不过进入名利场后,有的人被现实掰弯了,有的人被现实折断了。

此子确实很机敏,刘吉心里暗赞道。但刘棉花毕竟是刘棉花,立即仰头“哈哈”大笑几声,掩盖了短暂的失神。“话说到这里,你我真不必遮遮掩掩说话了,你以为然否?”

这是考验完毕,终于要步入正题了么?方应物连忙答道:“老大人所言极是。”

不知怎的,方应物这时候也感到很轻松,与刘棉花几个回合下来,老底都被他老人家看光了,因而现在没必要再套上任何累赘的伪装。

可以轻装上阵,这种感觉确实不错,与商相公和王恕打交道时,从未感到过这种轻松感。

刘大学士承诺道:“关于令尊的事情,老夫打算伸出援手,替令尊向天子说情。”

“谢过老大人!”方应物喜出望外,但又担忧的说:“替家父这种诤臣说话,难道老大人不怕让天子不高兴么?按照惯例,老大人不该有这种举动。”

刘吉毫不在意道:“老夫自有主意,你不必担心。”

刘大学士本不想将具体情况全盘托出,但见方应物一脸求知表情,便晓得今天如果不说就不能取得方应物的信任。

他只好简略的说了几句:“如今令尊的奏疏还在天子那里留中不发,我只须对天子说,方清之这是为了拿陛下博取声望,陛下千万不可上当。

况且如今中外瞩目,如果明发奏疏处置方清之,只会扰乱人心,陛下也将为奏疏中内容大失颜面,反而让别人对方清之的奏疏信以为真。

所以还是将方清之交给老夫,暗中悄悄处置了比较好,对外不便声张,等待事情自动消弭。”

方应物又一次叹服,这位刘大学士做官和稀泥的本事果然非凡,就那几句话,处处打着为天子脸面着想的旗号,说动宅男xing格的成化天子并不难。

方应物便问道:“再次代替家父谢过,那不知老大人所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