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初抵应天府(2 / 2)

铁血铸新明 故土难离 1347 字 1个月前

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设施齐全,蔚为壮观。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

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平,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和顺天府,合称二京府。

这就是汉人的江山,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啊!

可惜因为军队及人心的原因,地利的优势并未发挥出来。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后世学者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浩明,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改日吾带你细细游览一番,今日怕是多有不便,先进城再说。”

卢欣荣看见秦浩明怔怔的盯着高耸的南京城门,默默发呆。

以为他是没有见识过应天府的繁华,便在旁稍微讲解一番并劝其进城。

应天府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特定的时间进进出出还是非常方便的,并没有盘查询问。只有晚上或者时局异常,才会严加盘查。

可是城门口人来人往,他们又是一大波人,长久驻足不前必将引起交通阻塞。

如果引来城门军干涉盘查,岂不没事找事。

“伯玉言之有理,佑汉前头带路。”

秦浩明回过神来,明白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发展壮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他们从光华门进城,其是南京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也是京城的正门。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可以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

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

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余佑汉在京城租了一个名叫同乐客栈的后院,有房七间,带一个小院和天井。

虽说地方不大,但住二十多人也是绰绰有余。

腾出一个房间把货物安置好,秦浩明首先介绍卢欣荣给众人认识,并说今后都是在同一锅吃饭的兄弟,理应相互扶持照顾。

驱逐鞑子,护我汉人山河,仅靠自己是没有用的,必须有一批志同道合且齐心协力之人方可。

如果内部一盘散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秦浩明认为并不能改变明末现状。

就像大明朝廷,政府与民众对立、皇帝与大臣对立、大臣争权夺利、部门互相扯皮,最终结果就是船毁人亡同归于尽。

自己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把众人的心凝聚在一起。众志成城,方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内部摩擦斗争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大方向必须一致,否则秦浩明不介意行霹雳手段剔除害群之马,保持队伍纯洁和一致性。

而自己就是队伍中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