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时过得飞快,等你想起时,天地都换了颜色。
春分前后,夏皇杯酒释兵权,收走了十一位军侯的领兵权,让他们呆在京都享受凌云阁功臣带来的名望。
安西的戍军,交由陈庆之、韩信掌管。安北的戍军,则交给李存孝、养由基和岳飞掌管。至于重要州府的戍军,则有副手先行管理。
过了春分是清明。
此时此刻,上年寒冬的冷冽才彻底散去,但水灾又开始闹腾了,幸好这些年来一直开挖蓄洪湖,又把水灾频繁地区的百姓迁移,所以这次水灾的影响并不严重。
到了谷雨节气,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象征了土膏脉动,降雨明显增加,尤其是南方地区,会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而到了立夏,时间来到四月二十日。
这近两个月来,大夏本土并无太大变化,但倭国境内却焕发了新颜。
戚继光不愧是统兵的高手,他接替平波侯,迅速灭掉了德川幕府,随即开始收尾工作。与此同时,朝廷派遣了足利大雄的儿子足利小五郎为刺史,倭国彻底改名为瀛州,将倭国收入大夏版图。
足利小五郎性格羸弱,只是个棋子,用他的目的自然是安抚倭国的百姓。很显然,这步棋是非常正确的。
另外,大夏朝廷也通过颁布仁政,让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倭国百姓得到了安宁。
到现在,倭国的局势基本搞定,有十万大夏兵马在此,足以威慑所有人。
消息传回大夏时,夏皇和萧锐都没想到戚继光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比夏皇推算的时间还早一个月。
派去倭国的工部工匠们,直接依托天皇的宫殿修建行宫,不用重头修建,所以进展也很快,来信中说,最快一个月便可彻底改造完成。
如今,最后一件事搞定了,夏皇决定把这份基业交了出去。
第二日的早朝。
文武百官发现了今天的陛下的不一样。
陛下来到金殿内后,并没有坐在金殿上假寐,甚至没有坐下来,而且站在龙椅前,扫着殿内群臣。
百官们行礼后也不敢乱动,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连议论之声都没了,偌大的金殿内一片静谧。
许久,夏皇从回忆中回神,声音带着感慨,悠悠道“诸位爱卿,朕为大夏之皇二十七年,怀揣着让大夏强盛的决心,励精图治,不敢说开创了多大的功绩,但能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臣民,便已满足。朕老了,人一老,志气便会退缩,所以朕已经无力带领大夏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太子监国这段时间,才智、品德和能力,皆是上上之选朕能开疆拓土,造福百姓,也都沾了太子的光,单单他派人从海外找来的新作物,便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能力。所以把大夏交给太子来掌管,又有诸位群臣辅佐,何愁大夏不兴”
文武百官一听这番话,呼吸骤然急促了。
陛下的话中意已经太明显了,前面设局这么久,终于要开始了吗
夏皇感慨之后,语气加重,并且变得极其坚定,喝道“朕已经决定,哲吉日退位让贤,由太子继承大统礼部尚书何在”
鹿远征赶忙出列,拜道“臣在”
夏皇道“选定吉日,昭告天下,大夏迎新君朕亲自给太子加冕”
“微臣领旨”鹿远征赶忙应道。
夏皇点点头,语气缓和了,并笑道“诸位爱卿,辛苦你们了今日早朝便到这里,退朝吧”
文武百官在心潮澎湃中退了朝,而后,陛下退位,太子将登基的消息犹如风暴,骤然席卷京都,然后朝其他州府传去。
百姓们非常不舍,陛下的仁政爱民是有目共睹的。随后,百姓们开始高声歌颂陛下的功绩,盛赞陛下之伟业,不逊色于大夏的开国皇帝。
礼部和钦天监根据天时地利,算出一个月后的五月十八日,乃是吉日良辰,届时,紫薇帝星将恰好移到大夏正上空,预计着帝心降世,天下归一的预兆。
随后挑选的日子被呈报给夏皇,夏皇点头应允,而后内阁正式草拟圣旨,昭告天下
圣旨以八百里加急快报的方式送往各州府,陛下退位这件事已经敲定,没有了变数。
萧锐也没闲着,熟悉登基大典规矩的同时,他的龙袍早就赶制出来了。这当然是陛下事前安排的,萧锐可没有胆量私自定制龙袍。
陛下亲自带着龙袍来到,并催促萧锐尽快换上。
“父皇,这不太合适吧”萧锐无奈道。
夏皇笑道“有啥不合适的,你登基在即,不试试衮服怎么知道合不合适登基乃是大事,万不可出现纰漏。”
看着陛下那热切得劲,似乎能亲眼看到自己儿子登基,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转念一想,嘿,还真是的。其他皇帝基本看不到。
都说子承父业,皇帝这门职业,都得父亲死了,儿子才能接替,能趁着不死而主动退位的,真心不多。
为了满足陛下的爱好,萧锐只能在内官的服侍下,换上了黄色的衮服。
衮服上有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彩,前后身各三条,左右肩各一条,襟里藏一条,于是正背各显五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量身定时就是合适,萧锐穿上后气度逼人,威严高大,果然是人靠衣服马靠鞍。
毕竟不是皇帝,所以冕旒就没佩戴,即便是如此,此时的萧锐也夺人眼球。
颜小小不敢放肆,但也忍不住地偷看,心中暗想“殿下怎么那么好看”
夏皇笑着点点头,道:“不错,不错重赏织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