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2)

乱世宏图 酒徒 3629 字 7天前

“不上了,不上了。以后你做了皇帝,不用再亲自上阵。我当然也不用上马了。出去时能坐车就坐车,不能坐车就坐轿,都比骑马舒服得多!”常思摆了摆手,大咧咧地补充。

如今大殿中没先前那么多人,所以他的言谈举止就彻底没了拘束。一口一个“你,我”,甚至把点心渣子都喷到了刘知远的书案上。

而刘知远居然也不计较。笑着用手向下掸了掸,然后像兄弟间唠家常般说道:“你的女婿不错,刚才的话很有意思。是你预先教过他的?无论如何,这小子胆气都相当不错!”

“我都有些什么本事,你还不知道么?哪可能教得出这样的人物来!”常思咧了下嘴巴,讪笑着摇头,“这小子,我也有好长时间没见到了。虽然做过他的便宜师父,却是有名无实。”

“那便是无师自通了?真是后生可畏!”刘知远笑了笑,脸上带出了几分欣赏,“要说你常思的眼睛可真够毒的,挑女婿都能挑出一匹千里驹来。”

“那是,我家可是太原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商号,什么时候做过亏本儿买卖?”常思一点儿也不知道谦虚,满脸得意地回应。

不做亏本买卖,是他的口头禅。当年刘知远仕途不顺,劝他弃自己而去时,他就做过类似的回答。而刘知远后来的发展,也的确证实了他的“投资”眼光,从小小的都校一步步升到侍卫亲军指挥使、许州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乃至中书令、汉王。

想起二人都年富力强时,互相扶持着走过的那些艰难路程。刘知远的笑容里,瞬间又增添了许多温暖,想了想,低声道:“对,你从不做亏本买卖。当年就认定了老夫能位极人臣。还认定了他……”

回头看了看满脸笑意的郭威,他继续补充,“还认定了他能出将入相。不知道你的这位女婿,在你看来,又能走到哪一步呢?”

“嘿嘿……”听汉王提起自己的当年旧事,郭威也笑出了声音。看着常思,目光中充满了感激。

“他,他可不行,日后前途,顶多跟微臣差不多!照着你,可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照着老郭,也远远不如。”常思想了想,非常认真地摇头。

“这又是因为何故?”刘知远眉头挑了挑,饶有兴趣的追问。

“这个,听我给你慢慢算啊——”常思反复掐着自家胖胖的手指,神叨叨计算了一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解释,“你和老郭,少年时经历都颇为坎坷,所以性情坚韧,百折不挠。而他,毕竟从小就生在将领之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性子被养得绵软了,不遇到大挫折还好,稍微遇到些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至于武艺,你和老郭当年都是射虎之将,丝毫不亚于如今的杨重贵,而他,在杨重贵面前,恐怕一个照面都走不下来!第三,咱再说智慧,真正的聪明人,往往是聪明却不外露。而他,丝毫不懂得收敛!”

一番话非但说得条理清楚,证据详实,顺带着,还大大地拍了一番汉王刘知远的马屁,令刘知远老怀大慰。抬起头,酣畅淋漓地笑了好一阵儿。才又将目光看向郭威的脖颈,带着几分认真劝告,“老郭,等过几天再见到陈抟,找他要个方子将刺青擦了去吧!你毕竟已经是嚄唶宿将,脖子上顶着个大刺青,容易被人小瞧了去!”

“末将想留着它,时刻提醒末将不要忘本!”郭威下意识地抬起右手,摸了摸脖颈处刺着的家雀儿,笑着回应。“况且主公您手背上的刺青不也留着呢么?咱们君纹鹰,臣纹雀,倒也搭配得当!”

他和刘知远,都是从大头兵一刀一枪搏出来的富贵。当年战乱频繁,从军乃是万不得已才做的贱业,将领稍不留神,手底下的士卒就会卷了兵器和铺盖逃走。所以通常对前来应募吃饷的大头兵,都会在身上显眼位置刺上难以除掉的青纹,以避免他逃入民间,无法分辨。

二人既然选择了当兵搏富贵这条路,少不得就要遵从规矩。而在成名之后,原本都有机会将刺青用药石除掉。却又是却不约而同,选择了保留此物。只是一个则将脖颈处的纹身变成了麻雀,另外一个将手背上的纹身改成了金雕。

如今河东军攻占汴梁在即,马上做皇帝的人手背上趴着只金雕,马上做三公的人脖子上蹲在只家雀儿,着实有点儿不伦不类。所以刘知远才提议郭威将家雀儿用药石之力涂去,顺带着自己也一块儿将问题解决。免得留下话柄,被其他各镇节度讥笑是一群大头兵沐猴而冠。却不料郭威居然当场拒绝,并且说出了如此合情合理的一番话来!

“你个郭家雀儿,倒是不跟孤绕弯子!”沉吟数个呼吸之后,刘知远又摇头而笑。指了指左军都指挥使郭威,低声点评。

郭威笑了笑,正色补充:“末将说得乃是实话,昔日陈王胜曾经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主公和威出身贫贱又如何?最后成就却不比任何王孙公子来得差!留着这刺青,也好告诉全天下的大头兵,功名但在马上取!”

第六章 君王(六)

“好个功名但在马上取!既然你早有此心,也罢,孤不勉强于你就是!”汉王刘知远以掌拍案,大声赞叹。

“主公也没必要把手背上的金雕去掉。就留着它,告诉天下人,你是何等一个英雄!咱们河东文武,取功名不仰仗爷娘,去江山也不玩那些三禅三辞的花样,堂堂正正,去马上抢了天下!”郭威忽然后退了半步,正色拱手。

没想到他说着说着,居然从两个人的过去经历,直接就转到了军国大事上。王府掌书记苏逢吉惊得脸色大变,不待刘知远做出回应,就抢先一步嘶声阻拦,“郭将军此言差矣!取天下怎么可以全凭兵强马壮?至少也得师出有名,也好让天下人信服。否则今天你的实力强了,你就起兵入汴。明天我的实力强了,我再起兵造反。杀来杀去,何时是个尽头?!”

若是史弘肇被他如此打断,恐怕又要指着其鼻子痛斥。然而郭威却表现得非常克制,笑了笑,大声回应,“那就始终保持着我大汉最强就是。如果谁有胆子造反,威自替主公提兵平了他。否则,要我等这些武夫何用?至于师出有名,况且韩重赟方才说得好,‘驱逐契丹,光复山河’,就是最好的名头。无论在谁人面前,哪朝哪代,都理直气壮!”

“是啊,主公。当年石敬瑭那龟孙要认契丹人当干爹,帐下文武当中,也只有你一个人出言反对。只可惜当时你人微言轻,而石敬瑭那厮又被猪油蒙了心。如今契丹人为祸中原,群雄要么为虎作伥,要么袖手旁观,又是你带着我等奋起反抗。要我看,这天下如果主公都没有资格坐,还有谁人坐得?”史弘肇唯恐郭威一个人的进谏不够份量,上前几步,跟他并年而立。

苏逢吉最怕的就是此人,向刘知远身边躲开数尺,用力跺脚:“两位将军,两位将军平素也算睿智,今天怎么偏偏就上了韩重赟那小子的当?那小子根本就是出于私心!先将石家贬得一无是处,让主公打消了扶二皇子登位的念头。然后好趁机蒙混过关,让他自己和二皇子两个脱身……”

“问题不在于他藏着什么私心,而是,他的话的确有道理!”郭威低头看了他一眼,不慌不忙地点明。“以主公现在的声望,根本不用借助于石家。先拥立再禅让,反倒是给自己找麻烦。此外,二皇子来得过于蹊跷,身上疑点颇多。一旦身份为假,我等非但前功尽弃,还会沦为全天下的笑柄!”

“怎么会假,怎么可能是假?就那姓韩的小子一个人空口白牙,我们,我们好几百人……”苏逢吉急得团团转,一时间,除了人数优势外,却找不到任何有利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郭某不是因为他一个人,就怀疑苏书记和其他所有人的努力。”郭威轻轻摆了摆手,像是说给苏逢吉,又像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郭某一直很奇怪,放眼天下,可以凭实力与主公相争的,首先得数到符彦卿那斯才对。为何他只是在最初派人试图救二皇子走,失败后就再无动静。这些日子,别的节度使杀招迭出,即便抢不走二皇子,也要置其于死地。而他,却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郭允明将二皇子送到了主公的地盘上?”

“他,他……”苏逢吉打了个哆嗦,喃喃不知该如何回应。

要硬抵赖说符彦卿对皇位毫无窥探之心,恐怕有失他王府第一谋士身份。可符彦卿明明也想当皇帝,一路上那么多截杀二皇子的队伍当中,偏偏就少了他符家。就一直能沉得住气去按兵不定,眼睁睁看着二皇子马车驶向了太原。

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跟汉王有什么交情,居然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如果是他故意让汉王得到二皇子呢?这里边隐藏的东西可就太多了,不用细想,都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算了,不用想了。符彦卿那老东西,不会如此好心!”正搜肠刮肚,百思不解之时,汉王刘知远再度主动接过了话头,“拥立二皇子之事,就此作罢。苏书记,先前的谋划,也此作废。谁都不用再想了,就当彻底没这回事!”

“主公三思!”苏逢吉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底。硬起头皮,用颤抖的声音劝阻。

“杨邠、王章,你们两个以为如何?”刘知远看都没多看他一眼,径直把目光转向了两位心腹谋臣。

“臣亦但凭主公差遣!”

“臣亦觉得,拥立二皇子,对主公大业毫无作用!”

杨邠和王章两位心腹文臣先后从座位上站起,拱着手回应。

他们两个都是小吏出身,读书不多,但做起事情来却非常干练,见识和谋略两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所以刘知远对他们二人的倚重,更甚于苏逢吉。

此刻听二人都回答得干脆,刘知远更彻底下定了决心,“那好,从明日起,你们两个负责调集钱粮,郭威、史弘肇,你们两个负责整顿兵马,五天之后,咱们起兵南下!”

“遵命!”被点到名字的众文武大喜,齐齐起身,拱手领命。

“那个二皇子?”苏逢吉知道自己先前的策略,已经彻底被放弃。却不甘心就此做一个旁观者,举了举手中的雕翎羽箭,灰溜溜的请示。

“你继续去找。无论是谁家子弟将其截了去,都必须让他把人交出来。除非,除非那个假冒二皇子的家伙,已经变成了一具死尸!”刘知远用力拍了下桌案,白发飘动,被烛火照得极为扎眼。

“微臣遵命!”苏逢吉肚子里长长出了一口气,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