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王耕豆腐干(1 / 2)

说起姥爷王耕的豆腐作坊,那可以算得上红红火火。

最开始,姥爷王耕和舅舅王赞诚为了追求效率,特地贷款花了大价钱购买了电磨。可是没想到,新买的电磨,磨出来的豆子没有豆腐味,做出来的豆腐,怎么吃都没有传统石磨磨出来的豆腐香。

因为这个原因,王耕和王赞诚两个人急得唉声叹气,妗妗张桂兰更是气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电磨都已经买回来了,豆腐作坊却开不起来,眼看着这场生意还没开张就要砸手里,好在及时更换了电磨的磨盘,这才让豆腐作坊重新运转起来。

现在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王家人的辛勤努力,原来只在附近售卖的小小豆腐,已经把销售渠道扩大到了附近的市里。

王家的豆腐也从最开始的只卖豆腐,慢慢增加了豆腐干的种类。

像是酱油色的豆腐干,白色的豆腐干,还有剁椒口味的豆腐干,都是大众比较欢迎的类别。

经过糖糖的提点,王耕还特地找厂家,做出来印着王耕字样的塑料包装袋。

每个来找自己买豆腐或者豆腐干的人们,都能免费得到一个印有王耕豆腐干字样的塑料包装袋。

最开始,张桂兰听说王耕准备给大家免费分发塑料袋的时候,还急吼吼的问了一句“爸,要是给大家免费发塑料袋了,是不是咱们家的豆腐价钱能往上提一提”

王家的豆腐不能说比周围其他人家卖的豆腐便宜,起码价钱是差不多的。

本来卖豆腐就算得上是小本生意,王耕还坚持要用好豆子,就连煮豆腐干的料水,也一定要用好品相的调味料,这样一来,做豆腐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对于这些,张桂兰从开始就有点不大乐意,觉得王耕傻。

现在倒好,不仅豆腐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来做,就连塑料袋都要免费送,这样一来,无形中又给王家人增加了新的运营成本。

可是王耕却坚持不收钱,表示塑料袋就是免费送的,买一块豆腐送一个袋子,哪怕对方只是买半斤豆腐干,也送一个袋子。

张桂兰心里堵得慌,她不敢和王耕叫板,就悄悄和王赞诚念叨这件事。

王赞诚的意思和王耕一样,何况他也觉得这是个宣传自己家豆腐的好法子。

最后还搬出来糖糖的说法,想要说服张桂兰。

可是张桂兰一想到要多出来的投资,就心疼的不得了,絮絮叨叨老半天不说,还念叨着想要王赞诚把塑料袋上印着的字样改成王赞诚的,或者王氏的。

理由挺简单“明明是你和咱爸一起做的豆腐,贷款也好,出力也好,付出最多的都是你,凭什么只写咱爸一个人的名字。要我说,咱爸的年纪也不小了,就该写你的名字,以后出去谈话办事也更方便一点。”

张桂兰想的很简单。

如果塑料带上印着的是王赞诚的名字,以后张桂兰回娘家说起这件事时,脸面上也能更加有一些光彩。

可是王赞诚却朝她瞪了一眼,不可思议的说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咱家里还是咱爸当家,有他在哪里轮得到我何况就因为咱爸的年纪大了,附近提起王耕的名字没人不知道的,说起我王赞诚是谁,后面总是要跟上一句王耕的儿子,大家才能想起来我是谁。就算塑料袋子上印了我的名字,恐怕大家也不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