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春光无限好-6

内容简介:

徐子兴在春水村建造蔬菜大棚的计画正式启动!

虽然有归国侨商对这行业虎视眈眈,但在东方友的教导之下,他了解对方目

标在国外市场,这也引起他更雄大的野心。

朱倩打探到侨商和张天林等人是亲戚的消息后,匆匆来报,但言词上得罪了

身为农民的徐子兴,也引发他滔天怒火!

用恶毒言词和残虐性慾发泄在李玉姿身上,岂料东窗事发,被卫强要胁!

第一章蔬菜危机

小李说这话时,虽然靠在司机身边,可那音量却大得全车人都听得清楚。外

商张胖子一听这话顿时眉开眼笑,把西服扣子又重新扣上,摆出一副「我是来投

资的商人,是你们的财神爷」的模样。

司机心里也有气,暗想:外商又怎么样?要在早几年,你这胖子还不是黑五

类?臭鸡蛋、猪粪、马尿还不是任我们泼?

不过小李把一顶「破坏招商引资」的大帽子戴到他头上后,司机就不敢说话

了。中国人一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不与官斗,穷不与富斗。

司机指了指车速表,小李一看,果然最高时速才六十码,知道司机的气话是

真话。

乘客们鸦雀无声,一个个以异样眼光打量胖子这三人。

侨商张胖子得意地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举止更为张狂。

抱着「宁为富家犬,不为穷家儿」信念的小李、小杨两人使了浑身解数,猛

拍张胖子马屁。

「乡下小地方,车破车烂开不快。」

「张先生大人有大量,不必与这些农民一般见识。」在说「农民」这两个字

时,显然带着强烈贬意。

我去过城市,知道城里人骂人时常以「农民」称呼对方,被称呼者则认为受

到污辱,也以「农民」还回去。

城里人是相当看不起农民,城里人的子女歧视农村子弟,许多农村出身的学

生,甚至不敢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归根究底,只是城里人生活过得比农

村人好。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活出个名堂,让城里人

知道我们农民的生活不比他们差。

有时我也会幻想,等有钱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便家家户户都盖起小别

墅。嘿嘿,再把城里人请来,看看住着百余平方公尺空间的城里人是什么表情。

自从开始卖菜,我对经商有了莫大的兴趣;一听这侨商是来投资的,便竖起

耳朵听他们三人的谈话。

小杨从口袋里拿出一包极品熊猫烟,递了一根给侨商张胖子,道:「张先生,

抽根烟。」

极品熊猫烟在这年头一包就要十二块钱,这可是普通工人半个月的收入。我

暗暗咋舌,镇上为了接待这侨商还真是下了血本,随随便便的一包烟都是市面上

最好的牌子。

原以为张胖子会接过烟,没想到他一点也不领情,伸手一挡,从随身手提箱

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白色金属盒,道:「国内的香烟太没味,抽不惯,还是这个东

西够劲。」

张胖子打开盒盖,只见精致金属盒内端端正正地躺着十根紫红色的棍状物。

那东西看起来挺像烟,却比普通烟长两、三倍,也粗好几圈。车里人见张胖子拿

出这等稀罕物,一个个好奇地看着,我也不例外。

小杨显然也不认识这东西,机灵点的小李却惊呼道:「古巴Behike限

量雪茄!」

张胖子惊讶道:「咦,想不到你竟然知道雪茄?来来来,今天便宜你了,赏

你一根。」说着给了他一根Behike雪茄。小李如获至宝地接过,激动地点

了根火柴,兴奋地深吸一口,一脸陶醉。

「滋味怎么样?」张胖子微笑道,眼里闪过一丝鄙夷。

小李正陶醉其中,感叹道:「五百块钱一根的雪茄果然与众不同。」

什么?这雪茄要五百块钱一根!

全车人都惊呼出口。小杨乍听这根雪茄相当於他一年的工资,差点把下巴吓

得掉下来。他的眼睛不时瞄过雪茄盒,张胖子早察觉出他的想法,适时地赏了他

一根。小杨点头哈腰,急急点上。

看着这三人抽得昏天暗地,我心生感触。人比人真是气死人,这张胖子随随

便便就「烧」掉一千五百块钱,这钱要是放到俺们乡下,能让多少穷人家过上好

日子啊!

两个马屁精拍了一顿马屁后,谈起正事。

小李问道:「张先生,您的蔬菜种植基地什么时候要建?缺不缺人手?您看

我怎么样?」

小李这人机灵,又能言善道,见识也广,待人接物也有一套,把张胖子服侍

得相当满意。

张胖子颔首道:「嗯,你这小伙子不错。这样吧,以后等我的基地建好,你

就过来当我的秘书吧!」

小李大喜,连连道谢;能跟在这种富商身边,想不发达都难啊!老话说的好

:「宁做富家狗,莫为穷人儿。」小李虽然捧着的是公务员铁饭碗,但他向来极

有野心,天上掉下一个财神爷,他能不把握住机会吗?

一边的小杨后悔不迭,完全没有刚抽雪茄的满足模样,嫉妒地看了小李一眼,

只能闷头不吭声。他也知道张胖子对他的印象不佳,再去求人家只是自取其辱。

我大惊!这侨商来春水镇竟是投资种蔬菜,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竞争对手!

看来形势不容乐观啊。几十万人民币加上镇政府的支持,能建多大的蔬菜基地呢?

恐怕有几千亩吧。

一路上我的眼睛看着窗外,其实是在认真听他们三人的谈话。从他们的谈话,

我了解到侨商张胖子是镇上某户人家的亲戚,早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偷渡到澳洲,

从农场工人干起,苦心钻营二十年,终於在澳洲有了一座自己的农场,此次算是

衣锦还乡,兼「为家乡贡献」。

他在澳洲搞的就是蔬菜种植,所以这次投资也算是老本行。县领导要亲自送

他去春水镇,可张胖子心急几十年不见的小表弟,带上春水外镇的两名干事,急

急找了辆车赶往春水镇,岂料半路车抛锚,无奈之下只能坐公车。

我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只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

会对我不利。

这张胖子投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对我的事业显然有很大的影响。说实话,

以前我根本没把那些卖菜的小摊贩放在眼里,虽然他们也是我的竞争对手,但那

时我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在乎。

如今不同了。我跟干爹和范叔借钱,种子都买齐了,张罗着要回村建自己的

蔬菜大棚。如今万事俱备,只等明天破土动工。

想不到这当口冒出一名侨商,给了我狠狠一击。同行是仇家,人家财大气粗,

以后我怎么跟他们斗?我仔细从各个方面分析一番,发现自己除了是本地人这点

优势外,再无别的优势。

可我徐子兴向来倔强,万万不会做半途而废的事。既来之,则安之。我有东

方友这位博士,又有干爹、叔两个地头蛇帮忙,这蔬菜市场上怎么也能分一杯羹

吧!

现在的我心烦意乱,恨不能立刻飞回村找东方友深谈一番。

车子终於驶到镇上,张胖子三人下车往镇政府方向走。

我急忙去干爹家把大黄牛牵出来,上了牛车,挥鞭抽得空气啪啪直响。

大黄知道主人心急回家,撒开四蹄跑得飞快,路边柳树飞快地往后倒。

回到家把种子放下,我朝屋里吆喝一声:「玉凤,我找爷爷(东方友)去了。」

说完不等她回话就出门。

玉凤正做家务,把湿手在腰前围裙上抆了抆走出来,看着远去的徐子兴道:

「唉,臭小子是怎么啦?一回到家就火急火燎。这一上午左眼皮就跳个不停,不

会出了什么事吧?」

农村人有个习俗,说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指的是男人。女人则是左眼跳

灾,右眼跳财。所以徐玉凤才有这么一说。

我风风火火地赶到东方友家,急忙把情况跟他说了一遍。

东方友听后也没说话,不急不徐给我倒了杯水,说道:「来,小兴啊,先喝

杯水。」

我接过水,哭笑不得道:「爷爷,我都急死人了,你还……」

东方友慈祥地说:「天塌下来,人也要吃饭、喝水不是吗?来来来,先喝杯

水。」

我无奈地将水一饮而尽。我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还真有点口渴。一说到口渴,

才记起中饭还没吃,肚子也有点饿了。

心情放松下来后,东方友坐在摇椅,睿智的目光在我面上一扫而过,道:「

小兴,你是不是觉得敌人太强大,怕斗不过他?」

敌人?不错,同行是仇家,竞争对手就是敌人。

我摸摸头,道:「嗯,有……有点吧……」

东方友理解地说:「不用不好意思,面对强大敌人,会怯场是很正常的。」

几句话就让我心情平静,东方友果然不愧是智者。

「小兴,我问你,你觉得如果单纯比技术,那侨商能赢你吗?」

「这还用说?人家财大气粗,又是从国外回来,种植技术肯定比咱们要先进

得多。」我理所当然道。

东方友微笑道:「你这番话有什么根据吗?」

我一愣,说:「证据倒没有。不过爷爷,您看外国人在别的行业,技术比咱

们国家先进多了。我想,种植技术也比咱们强吧!」

「呵呵,这么说你没有证据,只是想当然罗?」东方友笑道,我点头认同。

东方友突然神色一肃,认真道:「徐子兴,看事情、做事情不能只凭想当然。

据我所知,在农业技术这领域里,我国领先世界各国,蔬菜种植技术更是比澳洲

领先十年。」

我愣住了。东方友是位学者,学者说话都是有凭有据的。他说的话绝不是口

说无凭。我想当然的认为国外的技术就是先进技术,却没想到我国在农业技术的

领域里竟然是世界第一。

东方友又微笑道:「你可能不信吧?呵呵,没关系,我可以解释给你听。咱

们国家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十几亿,却有八亿多农民。农民们以耕种

为生,所以咱们国家是农业大国。」

他又说:「咱们国家的农业技术开发,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植的项目。国家每

年都要投入数百亿资金研发,这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投入资金排行是第一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先生解决国家十几亿人口的饥饿问题,替国家带来国际

声誉,也让国家的农业科技研发带来新的契机。

「西方人的主食是肉类。所以他们的畜牧业比我们东方要发达得多。但他们

在饮食上对蔬菜的需求却没我们这么高,所以在蔬菜种植技术上,咱们国家是领

先世界的。澳洲侨商张老板想回国投资,我想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东方友这一番通俗易懂的话,令我疑惑尽消。原来外商回来投资,是这个原

因啊!

东方友品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小兴,现在猪肉多少钱一斤?」

我纳闷了,怎么说得好好的突然问起肉价?高人就是高人,一个简单的小问

题,就令我心生高深莫测之感,於是小心翼翼地答道:「嗯,在咱们镇卖八毛钱

一斤。」

东方友又问:「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呢?」

「五分钱一斤。」

「猪肉比青菜贵,对不对?」东方友认真地问。

这种比贵贱的问题三岁小儿都能答对。

「那是当然。」

「那你觉得,在澳洲,青菜和猪肉哪个贵呢?」

如果没有爷爷先前的「想当然」论,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在澳洲当然是猪

肉比青菜贵啊!」

但那是想当然的结果。别说外国的物价,我就连其他省的物价都不清楚,所

以不能凭「想当然」来回答这个问题。

西方人多吃肉食,那么蔬菜一定种得少。照这几天我看的经济学理论,写到

「物以稀为贵」,所以我推论出:「莫非在澳洲,青菜比猪肉贵?」

东方友慈祥地说:「孺子可教也。我有个老同学目前在澳洲一所大学教书,

我们一直保持书信来往。前几天他来信说在澳洲想吃青菜不容易,不但要开车一

百多里到悉尼去买,价钱竟然是每斤1。49澳元,而猪肉每斤却只卖1。1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