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做的那道红烧豆腐还得闷煮一会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试试到手的大翻杓到底如何。
老爷子抱着膀子,一言不发的看着徐拙操作。
见徐拙这么笃定,老爷子已经猜到了他会,不过展示展示也没什么坏处。
徐拙把豆腐切好后,开火烧水,学着老爷子的样子打算把豆腐焯一下。
等水开的时候,他进入系统,查看那个杓工技法上线是个什么鬼东西。
进入系统之后,徐拙认真看了一下关於杓工的介绍。
跟他猜的没错,杓工跟刀工一样,也是分了十二种。
晃杓、颠杓、转杓、拖杓、小翻杓、悬翻杓、助翻杓、前翻杓、后翻杓、左翻杓、右翻杓、大翻杓。
不过平时真正用到的,也就大小翻杓和晃杓,其他几种技法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才会用到的。
比如前后左后翻杓,平时根本能用到的也就是前翻杓而已。
除非做陕西名菜金边白菜,才会把四种翻杓全都用上,这种一道菜中用四种翻杓的技法,行话叫花打四门。
花打四门属於烹饪中的高端技法,跟花打四门类似的,还有珍珠倒卷帘、飞火炒菜、翻锅绽莲等。
不过这些距离徐拙还很遥远。
他现在连最容易的晃杓还没掌握住呢。
杓工跟刀工不一样,刀工只会一两样就能在后厨吃得开。
但是杓工运用的时候,往往都是好几种技法综合运用。
像现在徐拙这种只会单独一门技法,根本没法顺利炒一道菜出来。
不过表演一下倒是没多大问题的。
焯水四分锺,徐拙把豆腐从锅里捞出,放在大漏杓上控水。
这时候老爷子做的红烧豆腐也闷煮得差不多了。
徐拙打算先把这道菜后半部分看完,再动手表演大翻杓。
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面而来。
这道菜真是太香了。
猪油加高汤,真的顶不住。
老爷子把火开大,准备收汁。
锅里的汁水变少之后,老爷子端着淀粉水开始给豆腐勾芡。
勾芡是红烧豆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作用,跟做水煮肉片最后往刀口辣椒上浇热油一样。
这是一个注入灵魂的过程。
豆腐好不好吃,关键就在於勾芡。
做红烧豆腐的时候,这个步骤非常讲究,可不是把淀粉水倒锅里就行了。
芡汁勾少了,豆腐没有香软润滑的口感。
但是勾多了,豆腐吃起来又会黏糊糊的,不仅糊嘴,而且还发腻。
而且勾芡的早晚也很有讲究。
勾芡早了,芡汁会失去润滑的作用,像是胶一样粘稠。
勾芡晚了的话,芡汁的香味儿出不来,白瞎了一锅好豆腐。
在锅里的汤汁变得稍稍粘稠的时候,老爷子溜着边把淀粉水淋进去,锅里的汤汁顿时变得粘稠起来。
接着老爷子晃动两下,等汤汁和淀粉水充分融合之后,拿着杓子舀了一些熟花生油淋到了锅里。
再晃动两下,锅里的豆腐变得油亮光滑起来。
接着老爷子又来了一个大翻杓,锅里的豆腐像是一整块一样,从锅里高高抛起,在空中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旋转,然后稳稳落在了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