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六十九章和七十章(2 / 2)

目前已有成熟的医学技术使HIV患者生出健康的婴儿,成功率在95%以上,包括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受孕期间服用阻断药、分娩中避免损伤性操作等。就成本而言,药物费用不超过1万元且母婴阻断治疗是免费的。

相比之下,基因编辑婴儿并不能完全避免HIV感染风险。这是因为HIV病毒具有多种亚型及变异体,其中X4、R5/X4型HIV病毒通过CXCR4而非CCR5感染细胞。因此即便此次基因编辑准确的使CCR5的功能丧失,CCR5基因缺陷的婴儿也只能对一部分HIV病毒“免疫”,而对X4、R5/X4等类型的HIV无效。

基因编辑婴儿将在未来面临多种健康风险。CRISPR-Cas9脱靶的可能性将带来DNA的不确定改变,造成难以预知的健康及遗传隐患。同时,CCR5是人体的正常基因,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多种干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功能的缺失有可能带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造血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此外,CRISPR-Cas9系统对P53蛋白具有逆选择性,即P53功能异常的细胞才易被基因编辑,而P53蛋白具有抑制癌症的作用,因此此次出生的基因编辑婴儿将可能面临癌症高发的风险。

2.2两难选择:人权or基因库的安全?

除医学伦理问题外,此次基因编辑婴儿的更大挑战是后续处理难题,即人权与基因库安全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基因编辑婴儿已经出生,其享有基本的人权,如果未来顺利长大,她们将有权正常生活和生育后代。另一方面,由於其基因已被人为编辑和修改,且这种修改的范围及影响难以预知,人类基因库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2.3商业滥用的潜在隐患

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有可能成为潘多拉魔盒,引发一部分人对基因编辑婴儿甚至定制婴儿的追逐,造成商业上的非法滥用,引发更大的医学伦理和社会不公问题,增加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历史上的医学伦理灾难

医学伦理即保障人在医疗中作为人的权利,为医学的发展导向。现代医学发展几百年来,医学伦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回看这些医学伦理灾难将使我们正视医学伦理问题,避免悲剧重演。

4建议

4.1强化医疗及科研机构的医学伦理过程监管

推动各医疗及科研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标准的均等化,强化过程监管;同时加强对医务及科研人员的医学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伦理素养,最大限度避免医学伦理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医务及科研人员开展负责任的研究。

4.2加快制定基因编辑的技术规范与伦理指南

加快制定基因编辑的技术规范与伦理指南,形成该领域的专业指导意见,从而严密防范伦理不端行为的发生。此外,积极与美国等国家的相关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协调,为制定全球统一的基因编辑操作规范和指导原则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